更多服务
永城: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生活丰富多彩
作者:永城人才招聘 来源:本站 日期:2012-11-10 浏览
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农闲时打牌、唠嗑是其常有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追求也更高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电影放映队等多种新型文化形式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近年来,永城市积极探索城乡文化发展新途径,不断创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设施完善 农民乐享文化成果   近年来,永城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联建共享”的原则,加大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点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扩大文化供给,让公共文化惠及全民。今年上半年,全市建成示范村级文化大院63个,新建农家书屋160个,目前全市730个农家书屋、260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点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两馆一站(即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在王集乡文化服务中心内,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全天开放,图书室配置图书4000余册,各类报纸杂志15种,购置安装健身器材、台球桌、乒乓球桌等,建成标准篮球场,并配备了开展文艺演出所必需的音响、乐器等。记者了解到,该乡所辖17个行政村已有13个村建立了村级文化大院,不仅配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还配备了相关活动器材。   在该乡闫庄村农家书屋内,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前来借阅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位坐在书屋一角看书的村民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让他们这些渴望知识、热爱看书的人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享受,闲暇时读书、上网、听戏、健身……曾经只能在电视中出现的生活现在终于实现了。 活动丰富 农民生活很精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参加晨练的人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动静结合地舞动着太极扇;华灯初上,柔美的灯光下,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起了健身舞,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这是每天都会出现在农村文化广场的场景。“城里人有休闲广场,我们农村人也有自己的‘休闲广场’,每天到文化广场上跳跳舞、运动运动,整个人都精神多了。”李寨镇苏庄村村民谈起现在的生活,满脸幸福。   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与深入,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永城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逐步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9月26日是城厢乡张大庄村放电影的日子,刚吃过晚饭,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拿着小板凳走到文化大院里,等待着电影放映员豆师傅的“放映车”。自2008年以来,永城市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2131”工程要求,34支放映队68名放映员常年活动在广阔的乡村、学校、企业。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放映农村数字电影35472场。送电影下乡犹如一道文化大餐,给农民带去欢乐,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能看场电影,平时还能到文化大院看看书、读读报,在广场上健健身、跳跳舞,我们农民的生活也很精彩!”村民们说。 发展特色 农民与文化“零距离”   每天中午和晚上,在高庄镇车集村,总能看到不少村民聚集在文化大院内,有的在练习各种乐器,有的在整理道具“狮子”,随时为演出做好准备。车集舞狮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高庄镇车集村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表演。经过2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目前,车集舞狮表演队有400余人,已逐渐成为一种被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含各类杂耍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并享誉周边地区。“农商为养生,笔墨以娱情”,在茴村镇茴村,村民将书法与生活融为一体,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时,研习书法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者在茴村镇文化服务中心看到,该中心分布了多间书画室,并免费提供纸和墨,这为村里热爱书法的人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永城,像车集和茴村这样的特色文化村还有很多。近几年,永城市充分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书法村、杂技村、唢呐村、民俗村等特色文化集群不断发展,形成了在周边较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同时,永城市还立足实际,创作生产一批乡土气息浓郁、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如现代戏《河东河西》,古装戏《恩仇姻缘》,柳琴戏《四换妻》,新编大型古装柳琴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王三善与苏三》等,不仅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乡风文明的整体进步。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大幅增加,城乡文化服务差距逐渐缩小,让群众与文化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